火炕文化
您当前位置:沈阳伯强电器产品研制中心 >> 火炕文化    
 
 
 
 
  联系人:孙经理
  电 话:18240462881
  联系人:吴经理
  电 话:15940042671
  地 址: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
          146号嘉兴国际2007室
火炕文化
日期:2014年10月10日  文章点击数:

    火炕,毫无疑问是人类创造于冰雪文化的古老文明,火炕结束了龙江先民们以“穴居”来防御严冬的时代。

   《隋书·靺鞨传》说:“凿穴以居,开口向上,以梯出入。”居屋无门,人出入只有蹬梯子。穴居屋内中央是沟火式炉灶,不仅是做饭还是取暖、防潮湿的设施。在先人们还没有发明烟道、烟筒之前,炉灶的烟火只能是自然上升,从天窗开口冒出去。穴居的部族,素有“穴深为贵”的风俗,因为穴挖得越深,人们头上的空间越大,就越少受烟薰湿蒸之苦。

    火炕在北方寒带的使用,至少在2000年前就开始了。从今天的考古资料看,火炕应该是龙江先民沃沮族人的伟大发明。在东宁县团结村挖掘的沃沮族遗址中,被考古学家称作“低火墙”或“烟道大墙式”的就是早期的火炕。我以为不能用今天“火墙”和“烟道”的概念,去理解2000多年前沃沮族人的生活习俗。由于穴居的室内中央是炉灶,其上又有天窗,人们的睡眠只能是沿墙壁而卧,久之便风俗化了,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礼仪。即便是火炕出现了,炉灶移到了墙壁一侧,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,也还是习惯沿墙而卧的。这也是最初的火炕为什么是厂型和冂型的缘故。被称作“低火墙”的,其实是单洞火炕。炕面上是睡人的。最初也许不能所有的人都睡上这种又窄又长的火炕,可能是老人,家长,最小的孩子,孕妇睡在上面,其他人仍睡原地。但是,或迟或早单洞炕会变成双洞、多洞炕、“火墙”会加宽加大。

    火炕的出现,使北方各民族有了大体“共同的生活方式”。随着地面房屋的出现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,到了隋唐时,渤海人和高丽人已开始普遍使用“长坑(炕)”,《新唐书·高丽传》说:“冬月皆作长坑。下燃煴火以取暖。”显然这时的炕已经不是单洞的了。

    辽金时,一个姓马的宋朝使臣在金朝都城见到了“金主聚诸将共食,则于炕上用矮台子或木盘相接。”(《茅斋自叙》)而《大金国志》则记:“其殿宇绕壁尽置火炕,平居无事则锁之,或时开钥,则与臣下杂坐于炕。”女真人的火炕仍保有沿墙而坐卧的习俗。炕的结构已经与今天北方农家的火炕没有差别了。

    火炕文明的传播,女真人功不可没。金代女真人在占领华北后,便实行大量的移民,加之两次轰轰烈烈的迁都(燕京,开封),“前后移居中原的女真人数逾百万”,(《金朝史研究》)女真人把火炕带到了华北,以山东、河北为最,改善了北方人民的生活环境,提高了人们抗御风寒潮湿的能力。今天,北方农家仍然安卧火炕,“老婆孩子热炕头儿”仍为淳朴境界。

    历史上有一种现象常常使人发问:近百年来,山东、河北的闯关东者,一代代向冰天雪地的龙江走来,为什么不在温暖的江南鱼米乡呢?我想,也许这些人是女真人的后裔吧?他们的体内鼓动着由火炕引发的寻根意识,我们可以称此为“火炕情结”吗?

沈阳伯强电器产品研制中心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企业,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将北方火炕功能与现代科技结合为一体,研发并生产出“GBQ-原生态养生火炕”系列产品的企业。火炕销售热线:孙经理:18240462881 QQ1853441487;郭经理:15940042671 QQ1989693458
上一篇:新农村建设 ≠ 抛弃火炕    下一篇:辽西火炕

 
版权所有:沈阳市伯强电器产品研制中心  地址: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146号嘉兴国际2007室  电话:18240462881/孙经理  15940042671/吴经理
技术支持:沈阳网站制作-军成科技   网站地图  百度地图